第137章 一品豪门(二)-《明末大宗师》
第(2/3)页
老者满意地看着李赤心目瞪口呆的样子,心中好笑的道,“原来并不是此子傲视权贵,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啊!”
倒不是李赤心少见多怪,此时他心里翻江倒海真是有缘由的,“孙承宗啊!一代文宗领袖明末的文坛不算,他还是明末为数不多,能够与满清鞑子相抗衡的军事家;眼前这一位可是曾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东阁大学士的牛人。”
孙承宗见李赤心眼中由衷地流露出崇拜的目光,老人的心中很是受用。完全放下心态的老者,全然没了当朝一品的威严,他招呼来亨来到自己的身边,老少二人嘘寒问暖,甚是自在热闹,孙承宗又命人端上来蜜饯果子,招待这个不懂客气为何物的小客人。
李赤心打量着老人,眼前正在享受含饴弄孙之乐的老人,可是硕果仅存的几位值得自己尊重的大明人。
看着说说笑笑的一老一少,李赤心的头脑中也没闲着,“与其说大明亡于流寇;或者说大明亡于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城门,迎来了尚在茹毛饮血的客人;不如说大明亡于党争,亡于大明朝廷一手扶植的豪绅权贵。正是这些崇祯最为信赖的贴心人,他们不仅独占了大明的利益而没有丝毫的反哺,却是变本加厉地将本阶层的利益,置于了整个大明朝廷的安危之上……”
李赤心想到这里,不仅苦笑着自我打趣道,“你作为大明朝廷的死敌,竟然会替死敌的安危着想;如果大明朝廷不亡,凭他的亿万民众、百万大军,又不像是鞑子那般缺盐少铁、饥寒交迫。如此庞然大物一旦有片刻自省,全力假于己身,雷霆一击之下,自己的虎贲营还不顷刻间就化为齑粉?”
他坐在客座上变颜变色,连一旁陪客的孙之沆都觉得“此子竟是如此不堪,祖父退居泉林,俨然是掉了牙的猛虎,却让夏川名门为之胆寒……;真是可笑,祖父竟还如此看中这般不堪之人。”
李赤心的变颜变色,当然也没有瞒得过历经四朝的老政客;不过在孙承宗的心中,李赤心的不堪是因为自己的积威所致,他心想:“虽然虎已老,可是雄风犹存。一介平民,能够在自己这个大明致仕首辅面前如此,已经算是差强人意了。”
李赤心则是在心中冒出一个念头,他在想,“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是凭借眼前这位老先生的一己之力,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他慧眼独具,选拔培养出了像马世龙、袁崇焕这样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
此时再看老者,李赤心觉得,自己既然来此,就要试一试自己的螳臂,能不能阻挡一下历史原有的车轮。
他觉得,“眼前这曾为明熹宗朱由校老师的忠厚长者,可谓是对大明功勋卓著,虽遭忌、辞官回乡,却依然醉心教育;在大明朝分崩离析异族入侵的危难时刻,振臂一呼,带着自己的氏族家人浴血高阳;在县令、典史所有守土有责的官吏全部亡命之时,甘愿以螳臂挡车之举惊醒腐烂的大明,就凭这一点,自己也应该尝试救下他,给种花家保留一丝血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