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后,抗俄之车臣人近乎灭绝。因获得特赦,大部分抗俄之车臣人投降,车臣人再度统一。 1881年开始工业化,车臣地区基本稳定,未曾再现大规模暴乱。 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里。 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 1936年12月5日斯大林人为地把车臣-印古什地区分离出来单独建立了一个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由于在二战中,部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家园。 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 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的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