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一种说法是,套娃是在18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俄罗斯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经过俄罗斯人的不断琢磨和完善,才有了今天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套娃,而且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在众多的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特色的事物中,套娃得到了空前的认可,成了俄罗斯民间艺术的象征! 俄罗斯套娃的前身是日本本州岛的以一个叫弗库鲁马(Фукурума)的佛教圣者为形象的日本玩偶娃娃,这种玩偶娃娃一个套一个的连套了好几个。但是偏偏现代日本人认为本州岛上第一个做出这种玩偶的是一个俄罗斯僧人。 据说画家马留丁见到一套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秃头的寿星,里面套着七个神像,他受到启发,设计了一套玩具,由匠人斯维朵什金刻制,画的是一个姑娘套着一个小伙子,再套一个姑娘等,最后是一个婴儿。 1900年,马留丁的妻子将这套娃娃提交到世界博览会参展,并获奖。 很快俄罗斯各地都开始制造这种娃娃。 而且形象逐渐统一到《玛特罗什卡》,就是现在俄罗斯纪念品的形象。 其他北欧国家甚至也有制作当地套娃出售的,不过他们沿用的仍是穿着俄罗斯的民族服装的女孩形象。 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 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给孩子们的感觉特别精巧有趣。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风格, 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创作的对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