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曹丕为了稳固内政,采纳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把老父亲曹操花费了大半生争取到手上的人事任命权拱手让给了世家门阀,随后又眼睁睁地看刘备和孙权交战而毫无作为,只因为孙权上书一封“愿送子孙登为质”而斩杀了刘备的使者,白白错失了这一千载难逢统一天下的机会。 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国的威胁,孙权以“称儿子尚幼,未曾娶妻,父子之情难舍,一旦离乡会水土不服”的理由把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也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 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恼怒的曹丕撕毁了鼓励孙权杀敌的《报吴王孙权书》,又下了《伐吴诏》鼓励将士们说:“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亲自从许都出发南征,各路兵马齐头并进,曹真、张郃、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 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而曹丕又信以为真,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黄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不顾众臣的反对开启了第三次南征,这次大军从许都东行至谯县,再沿涡水进入淮河。 这地方沼泽密布人烟稀少,大军行进到这里不仅无法得到粮草补充,还经常遇到河道堵塞,导致战船搁浅。 这种情况在旱季更是明显,于是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