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 小内侍的暗示-《大宋正道》


    第(2/3)页

    李邦彦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傻子,以赵桓从史书的了解,他只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大奸臣。

    所以,这种情况极不寻常。

    而且以李邦彦的精明,应该能够看得出,自己不可能真的在垂拱殿大开杀戒。再加上他的地位,在百官中的威望,若是振臂一呼,引导大家以相对激烈的方式来对抗,今日之事自己不可能实施的那么顺利。

    “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赵桓举起的银筷停在了半空。

    他没想到,白天在垂拱殿中,李邦彦也在心里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

    …………

    用过晚膳,赵桓精神略有振作。

    攘外必先安内,从历史上看,这种观点绝对正确。

    赵桓今日在垂拱殿所做种种,便是以此为指导思想。

    放眼望去,满殿的衣冠,竟然无几个贴心之人,这是作为一个帝王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再在内斗上投入过多精力,金军围城始终是他此时面临的首要威胁,也是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大局,权力斗争的事,只好暂时搁置一旁,工作重心还是要转移到如何解汴京之围上来。

    赵模明日就要赴金营,能为自己赢得多少时间,还是个未知数。但以金人的脾性来看,这段时间绝对不会长。

    要在这九死一生的局势中,求得一线生机,自己必须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打仗打得是什么?打得是军需物资,打得是后勤保障。

    前世赵桓经常在军事节目中,听战忽局局座讲过这句话。

    他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要抗战,肯定需要用钱,很多很多的钱。

    国库的财政状况他不是很清楚,不过在经历上次的巨额赔款之后,想必也好不到哪去。

    城中的百姓估计也搜刮不出多少油水,就算有,赵桓也不打算这么做。一来他怕这样做,会激起民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虽然不圣母,但让这些本就生活如蝼蚁般的平民,还要因为权贵阶层的利益需要而雪上加霜,这与他的道德观不符。

    如今的汴京城,如果说哪个地方还有钱,只能是自己的大内,以及官员们的府中。

    大内的钱肯定是要拿出来的,赵桓从来都不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他甚至已经将主意打到了后宫那些还未谋过面的妃嫔身上,想来她们总是有些体已银子的。

    如何让那些官员拿出钱来,这倒是个大问题。别看他们平时嘴上时常挂着家国天下,但要想他们为了大宋朝这个大家,从自己那个小家掏点银子出来,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好在这个问题,赵桓早就有了打算,在他的用人名单上,正有一个弄钱的好手。

    张俊,中兴四将之一,在历史记载中,他在贪婪方面的名气,几乎与他的战功齐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