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6章:巨鹿之战-《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2/3)页

    第三,司马欣与董翳推动章邯消极避战,这两人何时降楚的不知道,但章邯投降项羽后,项羽让司马欣率领章邯军,可见项羽对司马欣早有接触,所以才会将20万秦军交给他管理,如果司马欣临时起意的投降,项羽还会对他如此信任吗?另外,秦始皇时期司马欣曾经帮助过项梁,两人早有联系。

    但不管章邯遇到了什么,在这关键的时刻坐视友军灭亡,人品显然要让人怀疑。

    更重要的是,上层斗争再血腥,与王离关系再差,如果为秦国考虑,也不能坐视10万精兵覆灭,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而且为自身安危考虑,王离军覆灭,章邯军就能安全?

    巨鹿之战前,陈余写给章邯的一封信,揭开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信中描述了秦国境况,以及胡亥与赵高极有可能诛杀他,于是建议“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也就是说,在巨鹿之战前,章邯已有开国称王的私心,所以才会一直消极避战,可笑的是在为国孤军血战的王离,留下的却是“能力差”的贬评。

    如果章邯没有私心的话,那么只能说明章邯军事能力其实不行,前期屡战屡胜的原因在于敌人骄纵与敌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就是遇弱则强,但遇到真正战争时就垮了,即遇强则弱,犹如纸上谈兵者,于是在巨鹿之战中犯下一系列不可饶恕的、难以想象的军事失误。

    楚汉争霸时,面对刘邦的攻击,章邯几乎无一作为,很快就被刘邦消灭,这也佐证了章邯的军事能力有限。总之,从章邯一生来看,只能算水平线以上的名将,认为他是绝世名将则过了,更不可能与韩信相比。

    王离军覆灭后,章邯仍有机会击败项羽,至少也能维持对峙状态,但他却一心想着与项羽签订合约,实质是叛秦。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细节,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因此如果章邯坚持一下,项羽不攻自退,甚至还有机会击败项羽。

    两方签订合约后,章邯面见项羽时,史书记载他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这哪是一位铮铮铁骨的、聪明睿智的战神,分明是一个心态崩溃之人!可惜,项羽并未理会章邯,封他为雍王后,就将他软禁在营中,派司马欣掌控章邯军。

    之后,为了防止20万秦军的潜在威胁,项羽找了一个借口,将这些秦军全部坑杀,章邯成了一位光杆司令,不知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后不后悔。关于项羽坑杀20万秦军,还有一种解释是项羽缺粮,而当时又要急于进攻关中,于是就将他们杀死,取得秦军的粮草供应义军。

    对于章邯,古今文人评价很高,所谓“邯不败,秦不亡”,但实际上他才是秦朝灭亡的军事上的罪魁祸首,

    巨鹿之战中当他选择消极避战时就注定了秦朝灭亡,不仅间接造成王离军的覆灭,还直接葬送朝廷最后一支秦军,犹如明朝的吴三桂,让人不齿。因此,秦朝灭亡的罪人可以排序为:胡亥、赵高、章邯!

    与西方对名将的要求不同,中国人眼里的真正名将,往往要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以多胜少或以强败弱”靠实力平推,只是属于正常水平,并不值得炫耀。

    在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涌现出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决定秦朝命运的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争也是项羽得意之战、成名之战。

    巨鹿之战中,秦军王离与章邯共计30万,项羽只有数万兵马,其余“叛军”几乎都是作壁上观。

    项羽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全歼王离军,逼降章邯军,这样的胜利古今罕见,传统解释是项羽勇武,且战术水平高,故而打败了30万秦军,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原因。

    章邯兵马数量比较明确,大约是20万人,由“骊山徒,人奴产子”所组成,辅以一些秦军精锐,但总体与六国叛军一样,都属于乌合之众。

    与章邯不同,王离兵马数量一直是个谜,有30万、20万、10万三种,但综合各种信息以及战争激烈程度等情况推测,王离应该有10万兵马。

    秦始皇曾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蒙恬被害之后,这支边防军由王离执掌,但在秦末乱世中“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而《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两份材料验证可见,皆复去的戍边者是20万,真正秦军是10万,因此王离兵力大概是10余万。

    从两人军队数量上看,似乎章邯率领的才是主力,但考虑到王离率领的边防军,因此论实际战斗力,可能王离才是主力。

    不过,尽管王离是秦朝名将,率领的是精锐,章邯之前只是一个文官,但胡亥还是让章邯节制王离,《史记》中有“令王离、涉间围巨鹿”。一个“令”字,透露了章邯与王离主次关系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两人不一定是主从的隶属关系,但决非“平行”关系,章邯地位应该高于王离。

    一个骤然升官、军中地位还高于王离的章邯,能否被沙场宿将王离接受?

    根据史书记载,巨鹿被围之后,赵军向各处盟军求援,楚军统帅宋义曾在安阳停留46天,项羽怒而杀之,随后项羽领兵救援巨鹿,可见秦军围困巨鹿时间很久,至少在二个月以上。

    因此,30万秦军有足够时间消灭赵国残兵败将,而实际上直到项羽到来时,巨鹿都没能被数十万秦军攻破。这就难免让人费解,无论是王离还是章邯都手握重兵,又是当时名将,为何对区区一个巨鹿束手无策?

    《张耳陈余列传》记载:“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巨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

    也就是说,王离先围巨鹿,随后章邯到达与陈余对峙,并负责王离的后勤,聚集在巨鹿的秦军大约有30万。以30万的秦军攻打赵国残余,章邯却没能攻打下来,不显得诡异吗?

    巨鹿城虽然不大,但古代攻城战一向有难度,王离围攻巨鹿城却没能攻下,也是正常现象,毕竟王离只有10余万兵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