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触摸屏-《脑域科技树》


    第(2/3)页

    “现在产能可达多少?”马由向陪同他视察的厂长问到。

    “这条生产线大部分都是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不多。因此产能比较稳定,目前试生产的状况看,能够确保达到年产2000万片触摸屏的设计产能。”

    “基本够了。”马由默算了一下。触摸屏早在1971年,由在一所大学当讲师的山姆.赫斯特在自家小作坊里制作发明,至今也有20多年时间,但大规模商业化运用还不多。大多是在一些特殊设备上。触摸屏手机按前世轨迹,明年才会由摩托罗拉发布。

    “触摸屏的检测结果怎么样了?”

    “按公司办法的品控程序,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和检验,最终结果完全达到设计参数。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触摸屏。”

    马由在选择触屏技术路线时,通过透光率和清晰度等可视效果、触摸敏感度、精度、成本、多点触摸可行性、抗损性、环境适应性等多项指标,进行了详尽的综合比较,最终直接跨过了目前主流的四线电阻式触摸屏技术、纯平电阻式等技术,选择了互电容触摸屏技术路线。

    且通过对技术的完善,弥补了电容触摸屏手写识别、成本相较电阻屏偏高、操作温度范围较窄等缺点。

    电容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一层ITO,最外层是只有0.0015mm厚的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工作面,四个角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层以保证工作环境。

    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

    但电容触屏因来自带电的手指表层最细微的接触也能激活屏幕下方的电容感应系统。非生命物体、指甲、手套无效。手写识别较为困难。

    电容屏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生产工艺,蓝星集团采用了全智能生产线,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电容屏的价格。芯片、软件等更是蓝星集团的长项。其中扫描算法,原理和爱迪生发明灯泡的经验的积累相似,要不停地做实验,来验证软件的效果,这是个艰巨的烧钱工作,但这一切,在虚拟实验室和人工智能面前,都得以完美解决。

    今天视察的这家工厂,只是触摸屏的总装厂,元器件对外采购。但其中核心元件,如感测材质、仅0.5mm的超薄钢化特种配方玻璃、透明导电薄膜等材料,都是高科技含量的东西。

    暂时为了保密,都是在蓝星材料研究院的地下室车间里进行生产。

    为满足量产所需,研究院地下车间里,建成了首座半公开的全智能化生产线,用工不到10人。之前的马由的私人实验室、莫桑比克基地等智能生产车间,都是十分隐秘的存在。

    这才有了今天触摸屏的成功试生产。这为蓝星集团今年10月的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一款重量级产品,创造了条件。

    马由刚回到琴岛的别墅,就接到文勇邮件,蓝星集团的律师团,和米国商务部初步达成和解,其结果也是马由期望的,就是蓝星集团在全球公布《星语言》计算机编程技术。这个和解最终文书签署,估计还有2个月的程序,才能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