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元朗-《浊世砺行》


    第(2/3)页

    “不。。。不认识。”裴果摇了摇头。未知此事与“英妹”究竟作何干系,他岂肯明言?

    于谨自是不以为意,继续道:“此事。。。我等猜多半是尔朱一党下的手。似这般擅杀公卿,可谓穷凶极恶,实谓人神共愤。可惜,一时也查不出哪个下的手。”

    裴果想了想,问道:“这元朗。。。很重要么?怎的先前也没听过他的大名?”

    于谨“嗯”了一声,乃细细为裴果分说。

    这元朗之事,细究起来,却与河阴之变有关。元朗之父东阿公元顺,正是惨死河阴一役之中。当时消息传来,元朗痛哭流涕,切齿痛恨,可尔朱荣正当势大,河阴之变死的又何止元顺一个?休说元朗只是个无官无职的宗室后辈,便是有些权柄又如何?只得忍气吞声,躲在家中不出。

    大约一个多月之前,那时裴果还藏在伏牛山里,禁军中有个名叫鲜于康奴的契胡小校,乃是当初随尔朱荣入洛后留在京中任职的,这厮嗜赌成性,一次输急了,便从怀中拿出一块玉佩抵债。这玉佩极其精美华贵,岂是他一个小小契胡所有?当场便有人生了疑心,事后一追查,原来这玉佩却是东阿公元顺随身携带之物。大家伙心知肚明---河阴之变时,多半就是这鲜于康奴杀害了元顺,不但如此,还顺手牵羊,盗取了东阿公的玉佩。

    元朗虽是喜好玩乐,却还有些胆气,闻说此事之后,怒发冲冠,遂寻个机会,跑去赌坊里狠狠一刀,手刃了杀父仇人,随后自往官衙投案。

    元朗号称为父报仇,此等行径,本为时人所崇。可说到底,河阴之变那是尔朱荣一手所为,若判元朗无罪,岂不就是狠狠打尔朱荣的脸?河南尹与洛阳府衙忌惮元天穆及尔朱世隆的威势,于是相互推诿,谁都不肯接手此案,闹得沸沸扬扬。

    到后来案子给推到了廷尉长孙稚这里。长孙稚可不怕事,与皇党一番相商,都觉着此事实乃打击尔朱一党的绝好契机。

    当下由长孙稚当廷奏禀此事,皇帝元子攸假装吃惊之余,亲往狱中审讯元朗。一番作态之后,元子攸大赞元朗孝义,不但赦免了其杀人之罪,还当场下令大宗正安排元朗袭爵。不久又下旨,以元朗为武卫将军、河内太守,即日上任。河内郡,天下富庶之地也,文华昌盛,又扼着洛中北大门,若得元朗好好经营,简直就是在尔朱荣要害处扎下了一根长长钉子。

    这一局里,皇党趁着尔朱荣回了去晋阳,由元子攸亲自出马,一锤定音。朝中尔朱一党措手不及,回天乏术。消息传出,各地公卿士人固然大声叫好,愚民百姓也都言“方今天子圣明”,一时四海沸腾,矛头所指,隐隐正对着河阴之变的罪魁祸首尔朱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