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汉儿-《浊世砺行》


    第(1/3)页

    时为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南梁大同九年)腊月,距离邙山之役,已是过去了大半年之久。

    西朝虽逢惨败,却因高欢不曾趁势西进,遂得政局安稳。边陲或有零星叛乱,也教一一平灭,掀不起甚浪花来。

    自归长安,宇文泰每念及邙山之败,皆作懊悔不已,想起裴果当初所言“当施力于政,求民生大展、国力雄厚”,深以为然,乃令苏绰主持,也学了东朝作那“改弦更张”。

    苏绰尽心尽力,呈“六条”:

    一曰“先治心”,盖“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也,为官者必遵。

    二曰“敦教化”,倡儒宣学,百姓从之。

    三曰“尽地利”,不外乎劝课农桑,开荒植泽。

    四曰“擢贤良”,选贤任能,不拘资历、门第,又精简机构,罢黜冗员。

    五曰“恤狱讼”,明断狱案,不滥施刑。

    六曰“均赋役”,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

    凡此六条,宇文泰大为赞赏,即令改名“六条诏书”,颁推全国。

    推行之下,果然大为奏效---百姓固然受益,关陇豪强尤其是汉家大族更作交口称赞,觉着宇文泰此举大承中华正朔,“甚合我心”。于是民心得以稳固,一扫邙山败后之戚戚状。

    至今岁金秋,西朝又得大丰,四方仓廪皆足,民心愈安。

    可一片祥和之中,却有隐忧凸现。

    何者?六军尽丧河洛,而今这西朝,举国不过三五万兵马,还多是些少经战阵的郡兵县卒。万一东贼大举来犯,如何能挡?

    宇文泰不是没有大肆招兵,实在是成果寥寥---邙山、瀍曲战中,整整八万鲜卑子命丧黄泉,而今这国中,又还能找出多少适龄的鲜卑儿郎?更不消说,多少鲜卑人家思及兵凶战危,早是闻征召而色变,想方设法使家中男儿藏匿不出。。。

    宇文泰为此伤透了脑筋,只是无法可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