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柱国-《浊世砺行》


    第(3/3)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西郡公李虎。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南阳郡公赵贵。

    须臾之间,武川众兄弟皆得骤升好几级,为柱国大将军,直与宇文泰持平!

    自然,这里头宇文泰当为八柱国之首,地位超然,总摄六军;元欣则号为辅。

    其余六位柱国,便是所谓“各领一军”也!

    六柱国之下,又设十二大将军。须昌县公达奚武、襄城县侯杨忠、苌乡县侯宇文护、魏昌县伯赫连达等,皆在其列。又有裴果麾下韦标,以其战功彪炳,特旨进爵武安郡伯,亦得名列十二大将军之内。剩余七位大将军,除开一两个元姓宗王,皆是关陇豪右出身。

    十二大将军又各督两个开府,因此所谓六军,实则二十四军也。也正因此,此后西朝兵马,人皆称“府兵”也。

    此时的府兵,因以汉儿为主,遂平时耕作,农闲练习,战时出征,是所谓“兵农合一”。

    诏书既下,长安城里侯莫陈崇固然开怀许多,李赵二人也见喜色。

    然则明眼人终究看出端倪来---江阳王元欣虽号为柱国大将军,实无半分兵权,不过就是充点下皇家颜面罢了。

    宇文泰总摄全国军政自不必说,剩下的六位柱国,说是“各领一军”,可李虎、赵贵与侯莫陈崇皆已入朝,举家不离长安,那么这三军的话事人,实则还是下头的六位大将军而已。

    。。。。。。

    七月,于谨自请入朝,求免二夏州刺史之职。

    朝廷不许。于谨不依不饶,再三上奏。

    至九月,朝廷终于允准。

    于谨遂携家小俱归长安,任司空,增邑四百户。

    至此,所谓八柱国者,里头真正得掌一军者,唯河东裴果与潼关外头的独孤信二人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