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章 说话-《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2/3)页
社会剧变。使得每一个既得利益群体,都在尝试着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权威。散发出更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新兴的社会媒体。广播,报纸,电影娱乐业,像是磁石一样的吸引着这些人,每一个政治家,几乎是天生的就有着善于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的才能。
发生在眼前的这件事儿,就是明证。
帝国内上千家媒体联合起来,对地方政府屡屡对新闻媒体施行的强行管控感受媒体的自由报道权利的措施表示不满,除了在自己的媒介上大肆宣传以外,他们甚至还鼓动了数万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摄影师、记者、印刷工人等来到南京,来到中华宫一墙之隔的帝国政府所在地,向帝国内阁请愿。要求帝国政府对新闻媒体给个说法。
好吧!其实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的说法是叫做伏阙上书。
上万的人头,在帝国国务院大楼外面的帝国大道上簇拥着,吵闹着,喧嚣的声音直冲霄汉,远远的望过去,纷纷攘攘的人头簇成了黑黑的一层地毯,李哲看了看,脸上露出微笑,却没有前去插手的意思。
这种事儿,正是考验那些家伙们的时候,顺便也是检验一下自己手下远征军复兴党这些人的执政手腕。以荀攸为首的位于三号时空的这一个远征军的统治团体,在李哲的手下是最缺乏执政能力的一个团体,比起一号时空老辣强横的曹操团体、二号时空深沉睿智的诸葛亮团体来说,都要差得多。
现在就看他们的了。
这件事,处理好了,对国家未来极其有利,处理的不好,说不得李哲就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了。将表现不合格的人撤换下来,远征军内人才济济,还有的是人值得考虑呢。李哲的目光远远的越过了空间的阻隔,注视着国务院里那帮人的表现。小子们,我可是在这里看着呢。
荀攸等人此时,正在国务院内阁办公室里,一群大臣们严阵以待。房间内窗户大张,高墙外不时传来的吵闹声狠狠的揪着这些人的心火。而且刚才,从中华宫里传来的消息,皇上那里的态度是完全放手,就看这边自己的表演了。
这是一个考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
在三国时代,后世众所周知的执政能人是荀彧、诸葛亮、陈群等人,但是事实上,荀攸这种出身世家的人,对治政也并不陌生,事实上在真正的战略家而言,治政从某方面程度上也和一场宽度和广度无限延伸的浩大战役没有什么两样,各种准备,各种优势的运用,各种权衡利弊和统筹安排,无非是更加数据化,更加抽象化罢了。在真正的战略家眼里,每一样潜在的数字,其实都是国家实力的表现,都是手中可供利用的棋子。
而在座的人中间,有好几个都是这样的战略家级别的人,荀攸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2/3)页